您好!欢迎访问MK体育app官网下载入口
新闻中心
话题汇·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时间:2024-08-06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是对前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为推动中轴线后续保护和利用创造了新的条件和契机。站在申遗成功的新起点,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做好中轴线保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在保护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持续繁荣兴盛首都文化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北京中轴线12年的申遗之路画上圆满句号。北京中轴线跨越古今,历经7个世纪打磨,逐步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不仅是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的典型代表,也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见证,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意味着中轴线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作为国家的核心文化精神得到了国际认可,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从文化和旅游角度看,北京中轴线是国内游客公认的体验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打卡地”,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申遗成果、挖掘特定价值,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笔者认为,站在申遗成功的新起点,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做好中轴线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在保护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持续繁荣兴盛首都文化,擦亮北京文旅发展“金名片”。一是突出对遗产和环境的整体保护。落实《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着眼于历史遗产保护、城市功能更新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持续加强央地协同联动,完善中轴线保护管理体制,构建一套可落地、可操作的共治机制;参考国际知名城市经验,科学统筹保护与城市更新、改善民生,持续做好老城整体保护、重点文物建筑修缮、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等工作,努力提升胡同里的老街坊生活现代化水平,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协同的新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人与遗产、人与环境之间相互认同。二是在高水平活化利用上下功夫。要全方位展示中轴线申遗成果,综合考虑群众需求、旅游消费和城市运行,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多重价值。同时,结合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和独具首都特色的消费场景,开发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一方面,不断丰富遗产旅游产品供给,如发展城市漫步、骑行、研学等项目,做好中轴线文创产品开发等。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和应对旅游高峰期和暑期客流拥挤、景点超载等风险,平衡好当地居民和游客关系,提高居民认同感和参与度,提升游客体验品质。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北京中轴线载体,加强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合作,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更好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进一步扩大北京以及中国文化的知名度。三是探索数字科技赋能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新模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靠科技手段提升保护展示水平,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手段对中轴线保护体系进行智能化升级。例如,通过智能分析预测古建筑的病害风险,提前制定修复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优化旅游线路和管理措施;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中轴线上重要建筑、遗址进行高精度数字化记录;建立详尽数字档案,为后续的修复、研究及展示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北京中轴线数字博物馆或在线展示平台,让公众更加便捷地了解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中轴线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保护技术创新进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是对前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为推动中轴线后续保护和利用创造了新的条件和契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所言,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我们将承担更大责任,秉持更高标准,全力确保北京中轴线突出价值得到妥善保护,并以此为引领,推动北京老城保护进入新阶段,推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上新台阶。